看来,还是不应该挑食,别人说好的东西也吃一吃,才会得到不同的营养。:)因为朋友的敦促,看完了 The Gangs of New York。DVD一拿回来永世就笑了,不是看过吗,你自己看不下去的。当初借它是因为Leonardo DeCapro and Liam Neeson,还没有太注意到Daniel Day-Lewis 就罢课了,自然没有领略到DDL的好处。(哈哈,巧了,一看,今天居然是DDL的生日,49岁,Date of birth: 29 April 1957, location: London, England, UK, 出身艺术世家. Where have you been, lady? ;)))
老实说,看完这场电影,确实要忍住对暴力的厌恶;除此以外,DDL的性格魅力也是到了起码电影中场以后才开始显露出来:我被“打动”的是他在Armstrong床前那一番自我独白。四十七岁,是靠恐惧才活到现在;他们必须睁着一只眼睛睡觉,而他本来却只有一只。于是,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坏蛋”,他是在真诚地捍卫先到美国那一部分人的利益。
刚才正好在收音机里听到LA的移民问题讨论。移民组织在酝酿一场BOYCOTT,不是要人们不上班不上学,而是在上班上学之前思考自己的境遇。
一百五十年前的爱尔兰大饥荒(据说是土豆歉收),迫使大批爱尔兰人纷纷来到美国。在黑奴进教堂都是奇耻大辱的时代,爱尔兰人却愿意领取比黑人还低的工资。有的直接从海船上下来就被征入了军队,上了棺材正在被卸下来的军运船只。而他们的到来,对于先来的Anglo-Saxon人的利益是一种威胁,由于法律不健全(火灾时,市政、警察等几方救火车同时到达的情景很有喜剧性),也只有Gangs能够维持某种意义的“秩序”。
其中也包括影响和操纵选举。当然,他们也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跑来杀掉自己不喜欢的候选人。
真没想到一百五十年前的纽约是这样的兵荒马乱:我读的文人们生活在同样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波士顿,也不见得就比纽约太平,因为麻州到现在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是爱尔兰人,每一家来到这里的时候,也一定有他们独特的故事。
不喜欢里头描写的中国人;虽然唱的那一段昆曲还有点韵味。中国人只有老老实实在选举日被人抓去投票的份,或者是在窑子里当妓女、在餐馆里跑堂的份。本来么,故事不是写中国人的。
回到DDL,他的表演确实不错,刚开始觉得他“端”着,看着看着就随着他“入戏”了;让人想起莎士比亚。历史走了一个圆圈:“他在最后一刻动了恻隐之心,他是想让我在耻辱中度过余生。”若是凭个人喜好,我自然偏向年轻英俊的后来者Armstrong Vallen,若是电影让他们的近乎父子情愫的感情发展下去,然后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么就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变成了便宜的 chick flick了。
由此也想到,当初JFK当选美国总统有多么不容易。有时间也想看看波士顿的爱尔兰人历史,也想看看中国移民的历史,嘿嘿,知道看不了,没有时间。:)就是看一场电影都是奢侈,而且明知道电影和历史究竟会有很大的差距。
想一想还是觉得自己幸运。我们的房子就那样踏踏实实地坐在老主人的果园里,她做小女孩的时候,曾经在这里摘过苹果,如今她的儿子们就想帮我们砍砍树、清清垃圾,赚点零钱花花;她的孙子和我的儿子是好朋友,他们到一起就说个不停,说的是我们大人听不懂的语言。
Saturday, April 29,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