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7, 2012

James Joyce: The Dubliners; Batman

听完了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林林总总一百年前的爱尔兰,在眼前栩栩如生,说“Thank You"的时候都不知不觉地想用爱尔兰口音。:)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篇Death……很长,很细腻,看似不经心的东拉西扯、饭桌上的繁文缛节,最后的故事居然不是Gabriel的Aunts,也不是Gabriel,甚至也不是他的妻子……琐碎背后,是故去的永恒,真正的青春和爱情,没有被“死亡”埋葬,而是被死亡珍藏起来了。

比起来,没有爱情的平庸人生,哪怕是看似高雅的艺术人生,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看来,似乎亦是行尸走肉,徒费光阴。

读过一些James Joyce写给妻子的情书。多少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一点作者的影子。——不一定是故事情节,而是那种微妙的又同情恋爱又嫉妒自怜的心境。一个对妻子充满柔情和欲望的丈夫,聆听妻子讲述她的不为人知的心中的故事,令人感动之余又对他充满怜悯。

最近还有一些收获,就是听完了 Junot Diaz 的The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直接结果就是多少了解了一些关于多米尼加移民的生活,这些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来自中国印度的高学位分子的生活轨迹自然不同……让我想到公司里的清洁工服务员,我去的这几家公司,一律是中国印度(及其他欧亚国家)的移民做技术,南美的移民做清洁工。

还学了一些西班牙语(词)。Junot Diaz住在纽约,却是MIT的Creative Writing教授,他的故事中的Persona是Yunior,大约就是他本人的化身。最近一期的New Yorker上还有他的一个短篇。犹豫了一阵子,还是打算不翻译他的新书,明知道这是正确的决定,心里还是多少有些失之交臂的遗憾。

听别人的故事,心里的感觉就是,唉,大家活得都不容易。能够让我想到“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的文字,大约就是好文字了,因为这年头大家都疲于奔命,能够让我们感动的文字毕竟不多。

今天忙是忙,犹犹豫豫答应去看的Batman还是去看了,开始嘛,还行,中间不耐烦,最后觉得还行。很久不看电影了,里面的电影演员居然还认出不少。情节自然是好人遭遇磨难,好人灰心丧气,好人振作起来,好人打败坏人,坏人其实也很可怜,但最后好人还是战胜了坏人……公司里组织人看这个电影,大约和最近的疯子杀人事故还是有些相关的,无非是:你们发疯,我们偏偏告诉你,我们一切照旧。

奥林匹克正开幕呢,久不看电视,也没太大兴趣。

Tuesday, July 17, 2012

我也杨尚昆了:)

N年前,跟姐姐感慨说,唉,七老八十的没什么成就,这辈子活得好窝囊。姐姐安慰我,没关系,来日方长,没看人家杨尚昆,85了还升官,当上了国家主席呢。

恩,那时好像还不到二十岁。

如今觉得二十岁好小。:)一事无成的感觉依旧,只是其中臆想的成份逐渐下降,真实的、无法推翻的成份逐渐上升,直到坐实。天凉好个秋。

85岁还没到,国家主席也没当成,只不过升了小小一级。忘了那天和谁聊天来着,说某人劣根性,没得到会觉得窝囊,得到了又觉得一般般,总也没有高兴的时候。:)吾亦如是,其实在前公司就基本有把握拿到的,转到这里之前,手里捏着牌没顾得上打出来,傻乎乎地跑过来了,这次提升,也有他们弥补的意思。

2008年是我的转折点。那之前还在反抗,如初被嫁到祥林家的祥林嫂,楞是不从;经济危机一来,如同祥林嫂被“他力气大”的祥林征服了,知道反抗也无用,于是勉强将就着从了。

之后的升迁,便是我的阿毛。而山里总是有狼,没有吃的就会到村里来。所得的蝇头小利、名分虚荣,随时有可能灰飞烟灭。

这么写真的有点毛骨悚然,换了任何别人,都该欢喜雀跃一番滴。:)大约是天气闷热的缘故吧。

 众多同僚都为我高兴,因我平常宽厚待人,以实活取信于民,并且不惜牺牲自己而展示周围所有人的长处,多少弥补了一些半路出家技术上捉襟见肘的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