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0, 2008

纽约客:狮子和老鼠

The Lion and the Mouse,The New Yorker, July 21, 2008

这一期的封面是奥巴马夫妇被画成伊斯兰恐怖分子的漫画,我对美国大选的本来就兴趣缺缺,现在更早已由淡漠转至厌恶,不能欣赏这幅漫画中的“幽默”。当初我就不太倾向奥巴马,就是担心如果他当选,种族的话题会不合时宜地占有太多的政治份额,从长远来讲,会干扰其他政治社会问题的解决,而且也会激化而不是缓和种族冲突。

倒是接连看完了两篇长文字,难得。这个周末,去 Revere Beach 看了沙滩雕塑,还去农场摘了蓝莓,还看了杂志,全是因为忍住了没去开公司的 laptop.

The Lion and the Mouse 介绍的,主要是儿童图书馆史上的牛人 Anne Carroll Moore(1871-1961), 以及她后来拒绝 E.B.White 的 Stuart Little, 从而被作者称作跌下牛座的故事。哇,原来美国的儿童图书馆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简直是传奇。

美国的社区图书馆,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我在美国读的正经书都是在大学里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之于我,主要就是个儿童部了。还住公寓的时候,住得离学校远,离镇上的图书馆的却很近,推着婴儿车溜达溜达就去了;婴儿那时还小,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更不会读书,却是记得路,每次推他走过图书馆侧门,如果不拐弯进去,他就会哇哇乱叫,必欲拐弯进图书馆而后快也。

图书馆儿童部里,不光是图书,还有无数的玩具,毛茸茸的动物,游戏,小桌子小椅子小推车,木偶戏小戏台,自然还有各式各样不同肤色不同大小的小朋友。儿童们比我们敏感,他们本能地知道这个地方是为他们设计的。

我们今天视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都是有人精心设计过的。

原来,1854年的时候,美国开始建第一个公立图书馆(哈哈,就是我们波士顿的那个)的时候,进图书馆有两个岂有此理的条件:一,年龄十六岁以上;二,必须是男的。表扬一下安德鲁@卡内基:1881年到1917年间,卡内基赞助了一千七百个公共图书馆。中国的富人真该向他学习。

建了这么多图书馆,于是也开始想到建立儿童部。纽约公立图书馆建立儿童部时,Anne Carroll Moore 就成了儿童图书馆的始作俑者。

1. 讲故事 (Story Hour)
2. 儿童读物书目
3. 植物,尤其是开花植物
4. 艺术品
5. 庆祝移民节日(爱尔兰),进外语书目
6. 解除年龄限制
7. 不要求完全安静
8. 能签字就能借书。

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小时候,国内没有社区图书馆的概念:看书只有几个途径:家里的,父母单位的,学校图书室的,少年文化宫的,街头书摊的,自己攒零花钱买的,朋友攒零花钱买的然后拿来互相交换着阅读的,零零星星,各路神仙的藏书量都汇在一起,就是我们的读品大拼盘。

莫尔成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儿童文学大腕。出版商要出版一本书时,都要寻求莫尔的意见。不过,后来她看不上 E.B.White's Stuart Little, 却令她的权威地位遭到了挑战。

E.B.White 的 essay 很多人吹得上天,本自由读者却不以为然,大约也是逆反,你越是吹得天花乱坠,本逆反分子就越是不以为然。其实捧得花哨的人倒是帮倒忙,可惜了怀特,人家的风格倒是朴素,并不是天花乱坠。:) 总之,小怀特从前有个宠物老鼠,所以他脑子里总是有一个老鼠的形象,而且他有十几个侄儿侄女,他们总是在不停地要他讲故事,他又不喜欢信口开河出口成章,于是就一点一点地用笔记录下来一些故事。

莫尔知道怀特的老鼠故事,每年都要写几封信催他完成,他却一直拖着。二战期间,怀特写过许多别的东西。搬回纽约后,他的妻子凯瑟琳开始编辑纳博科夫的作品。1944年年末到1945年初的八个星期中,怀特突然灵感大发,终于完成了他此生一直在写着的老鼠书—— Stuart Little.

很惭愧,老怀的Stuart Little原作我没有看过,看过电影,不能说喜欢。:) 大约是受小朋友影响,几只著名小老鼠里,最喜欢的不是斯图阿特,也不是米老鼠,而是杰瑞。他的另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Charlott's Web(1952), 从小朋友那里听说过,也帮他们借过,却是从来也没有读过。:)

据说,阅读《小斯图阿特》要这么读:它表达的,既有儿童文学的孩子气,也有美国文化的孩童化。第二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而且还适用于更通俗的电影文化,就是在美国最流行的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都是最适合一个十三岁少年的智商、趣味、品味和价值取向。

莫尔催着怀特写小老鼠,事到临头,却成了叶公好龙。当然她是有权利表达她个人意见的,也有权利用自己的地位阻止它得奖——毕竟《小斯图阿特》并不是什么不可动摇的权威,文学界怎么可能有绝对不可动摇不可置疑的权威,即便有,任何人也还是有权对它表示质疑。更何况还是我们的莫尔老太君。作者这里对老莫尔有点苛求,引用一个人的话说:

Eudor Welty said the book was perfect for anyone over eight or under eighty, and that leaves Miss Moore out as she is a girl of eighty-two." :))))

莫尔1961年去世。老怀特也不够厚道:“Much as she did for children's books and their illustrators at the start of her career," White wrote to Bechtel, "I can't help feeling her influence was baleful on the whole. Am I wrong?" 唉,你是大名人,反正已经功成名就,又何必在意一个老太太的意见?不知道我们中国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儿童部还有很多珍贵的小设计,从来都没有想过它们是怎么来的,原来都是有人认真考虑过的:比如说窗台前的小矮阶,高的是给父母保姆们坐的,矮的是给小把戏们坐的;还有大豆包,每次去那里,大豆包上都滚着几只小淘气包;还有借书台前的小台阶,每次选好书以后要签出的时候,小朋友都要争着抢着上那个小台阶,这样他们就能撑着小脑袋,两眼滴溜溜目不转睛地盯着图书馆员,看他们怎样处理他们刚刚挑出来的宝贝图书,磁带,录像带,游戏,甚至玩具和拼图游戏了。

生活中有些小小的奢侈,你不想,是不会觉得他们有多么珍贵。

小朋友们贪心,每一次要签出时,他们手里都捧着一本,舍不得拿出来,要拿出来时,又四处抓挠,说是要找个书签,不然自己不记得看到哪一页了。他们爱看的书,尽是糟粕,和我期待的“文学”相去甚远,也不包括趾高气扬的老怀特敝帚自珍的《小斯图阿特》,他们的阅读趣味,常常让我想到,“书香门第”也就是到这一代为止了,不过,他们对图书由衷的热爱,却应当让一百多年前那个细心周到的老太太心中欣慰。

-------------
还有个短篇小说,作者是 Sarah Shun-Lien Bynum,看名字和照片都有点亚洲,也是爱荷华那个作家班出来的,现在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当副教授,有藤纽了。

小说叫 Yurt,从小说里看,应当是“蒙古包”的意思。主人公是一群小学教师。主题么,是刻板生活和浪漫感情两条线索的交互反应——生命的本质,究竟是刻板规律、周而复始的柴米油盐,还是那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激情?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This liberal reader is a superfan of E.B. White. If you haven't read much of his writing, you don't know how much you have missed!:)

Needless to say, you still write well without emulating White--so no real loss after all.:)

SCE

菊子 said...

See, it's precisely this "superfan" thingie that turns away readers such as yours truly. :) Books and writers are not movies or actors - you don't 追星.

LTNS, SCE. :)

Anonymous said...

I know, I know...

LTNS, but SCE!:)

S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