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1, 2006

东家长,西家短




网上订了礼物,早早就收到了,本以为万事大吉,结果还是往商店里跑了上百趟,眼下好象是买齐了,谁知道明天又会想起谁来,又要跑几趟。

到这时候,说什么物质主义、消费主义都是空洞的。大家都是俗世中人,难免遵守俗世中的规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礼尚往来。抽象地说,可以批判,实际地具体下来,你就别无选择了。除非你真不在乎成为孤家寡人。

就算你真能特立独行,轮到孩子时,也只能随俗。没有孩子时拼命脱俗,有了孩子后拼命还俗,正因为如此,风俗才成其为风俗,不然谁会发疯,保持这劳民伤财的劳什子风俗。

孩子们盼圣诞节的急切和快乐,就算是用钱买来的,那种快乐却是纯粹的极乐。假如超级简化,说这快乐是用钱换来的,那这钱也算是花得是地方,是钱得其所。:)好在他们不贪,从来不会狮子大张口,也不和别的小朋友攀比,趁他们还能够享受这样纯粹的欢乐,纵容他们一回。

还记得小的时候,妈妈打发各家亲戚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时的焦虑。钱总是不够用,亲戚们又总是有许多家比我们体面讲究,送少了失面子伤自尊,送多了影响国计民生而且还可能依旧是个少,掐呀算呀,真是让她为难。不光是“年关”,所有的节日和喜事都成了难关。

可是,妈妈虽然发愁,却还是兢兢业业、精打细算地安排着所有这些琐琐碎碎,理由是,孤家寡人的又有什么意思。

记得看过迈克·杰克逊的访谈,迈克·杰克逊说他没有童年,因为他父母是耶和华见证人信徒,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过生日。他在心智上老象个长不大的孩子,是不是想永远停留在自己不曾有过的童年。 当然,我也要小心 over-compensation,在小孩子身上偿还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想。:)

所有的风俗,道德,法律,宗教律条,其主要功能,就是强迫我们作我们本来不愿意作的事情,或者惩罚我们作了不该作的事情。积极点看,这些礼尚往来的风俗习惯就是强迫我们和周围的人保持联系,不仅仅是精神的,而且是物质的,因为精神毕竟无形,不好检验,而物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逃不掉。

送往迎来的风俗,维系和我们和周遭世界的肉的物质的联系。

4 comments:

Moments of Being said...

挖,这个简直象我写的吗,哈哈

Anonymous said...

>> 积极点看,这些礼尚往来的风俗习惯就是强迫我们和周围的人保持联系,不仅仅是精神的,而且是物质的,因为精神毕竟无形,不好检验,而物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逃不掉。

菊丫头,老哥从南京送你个精神的:新年好!

摸得着吗?

斋主

菊子 said...

二位好!网络是精神的,却也看得见文字,摸得着文字,写的时候倒没有想到这一层。:)

这几天玩疯了,今天勉强上班,难受难受。:)

菊子 said...

恩,斋主在南京,给我们送点好吃的阿,哪怕摸不着,想一想都是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