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1, 2007

傅聪音乐会

早就知道傅聪会来波士顿开钢琴独奏。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我们是从《傅雷家书》里听说他的。于是心里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象自己是他的长辈。:)觉得听傅聪必听他的肖邦;广告中介绍傅聪的时候,也要专门提及他得过肖邦钢琴奖。那是1955年的事情。从那以后,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

肖邦的三段马祖卡我倒是感觉一般般,一等到《船歌》Ba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60,马上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整场音乐会,听了这一首,就觉得不虚此行,肖邦就该是这样的,傅聪的肖邦就该是这样的。

这首《船歌》也被人称为Aquatic Nocturne;Silvia Plath 也写过一首Aquatic Nocturne. 肖邦之后,又是舒伯特,又是一个早逝的柔弱的天才,傅聪弹的又都是他们“最后的”曲子……傅聪的年龄是他们的两倍,又很清癯消瘦,于是我脑子里总是转着“最后的”的念头。——以后不太可能再听到傅聪了。买了一盘CD作纪念,汤沐海指挥的。

聪儿长大了,今年七十四岁。照片上他的脸很丰满,笑容很温圆,我以为他是个胖子。上得台来,他穿着黑色的中式短褂,竟是十分瘦削。脸上略显老态,步履却是十分稳健;我坐在右侧,能看见他的脸,却看不见他的手,一晚上都在担心他会不会累着;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独奏,身强力壮的人都会有些吃不消。

节目介绍里说,音乐会结束后,傅聪会在Green Room里greet guests.演奏会中间,每演奏完一段,他都会给观众鞠躬,答谢掌声。掌声不停,他就再鞠躬。不知道为什么我很难受,他是一个老者,而且刚刚为我们演奏过,该感谢的应当是我们才对。——GG放弃舞台,八成就是不乐意向观众鞠躬。:)

傅聪说,《傅雷家书》出版的时候,因为自觉幼稚,自己写的信大都没有收录。他也不愿意接受采访,于是下面这位Downbeat同学就想方设法以随意的形式找他谈话,然后把他说的鸡毛蒜皮记下来,有了傅聪谈话录傅聪自述。——我不知道这叫什么,反正觉得有些不对,虽然想了解傅聪的人会感激这些鸡毛蒜皮。

也因此,我觉得,音乐会之后greeting guests,于他也肯定是一个负担,组织者们作过承诺,他不过有了义务而已。以他的个性,再加上两个多小时的演奏,他肯定巴不得马上回旅馆休息。

哦,音乐厅Jordan Hall不太大,观众大概坐了八成;中国人大概也占了八成。除了一些专业音乐人士,和专业业余音乐爱好者(发烧友啦hehe),其他恐怕更多的是“音乐边缘人士”,半冲着傅聪的名声而来,半为了让娃娃们见识见识;观众席里不少小朋友,大概都在练钢琴,他们不一定喜欢音乐,他们的父母也不一定喜欢音乐,但他们的父母喜欢他们喜欢音乐。:)科技界、大学里,犹太人日子过的越来越舒服,慢慢变懒了,中国人在渐渐填补他们空缺出来的空间,再过一阵子,音乐界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这个传统“音乐界”本身也在一天天缩小下去。:)

星期六总是有一万件事情,早上起来就列出一个单子,大家分头行动,一口口钟撞开去,还是漏了些要紧事。到下午五时,早已精疲力尽,若不是票早已买好,说不定就跷课了。真去了时,却是暗自庆幸。天气真好,如夏日的黄昏;地铁里都是年轻人,一路经过了几所大学:哈佛,MIT,Northeastern,我老人家见到学生,还是一如既往地羡慕。地铁司机则象个杂耍人物,不断地插科打诨,还一定要从乘客里揪出人来庆祝生日,引大伙给他唱 Happy Birthday to You.还真有个英国小伙子出来说是他的24岁生日,也不管真假,大家都唱,高兴得很。

上绿线时看见一对温文尔雅的中国夫妇,六十多岁的样子,看他们东张西望地看地铁路线图,心里猜他们就是去Jordan Hall的,想告诉他们与我同行,却被地铁的一个趔趄打断;我下车时不见他们下来,便猜他们要去别的地方,暗笑自己多事。……后来在音乐厅却又见到他们,老头也认出我来,点头打招呼;想他们果然是坐过了一站,好在这里地铁站密集,绕的弯路不该太多。

Fou Ts'ong, Piano Concert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8:00 PM
Jordan Hall
-------------------
Master Class by Mr. Fou Ts'ong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10:00 AM
NEC's William's Hall
For NEC’s students, faculty, and free to public if seats are available.
---------------------------------

Piano Concert Program: (subject to change)

DEBUSSY Berceuse Heroique
HAYDN Sonate in C minor HOB XVI:20
Moderato
Andante con moto
Allegro

CHOPIN 3 Mazurkas op.59
A minor
A flat major
F sharp minor

CHOPIN Ba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60

Intermission

SCHUBERT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960
Molto moderato
Andante sostenuto
Scherzo-allegro vivace con delicatezza
Allegro, ma non troppo

6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肖邦的马祖卡可是他的看家本事。当年肖邦比赛就得的是“马祖卡”奖。他的录音中,我看到的评论,也只有马祖卡为人提及,很有好评。不过,没有他的录音(主要是市面上没见到过),也没有听过他演奏,倒是当年被那本《傅雷家书》吸引。不过对书中他老爹谈音乐的部分的兴趣远高于他的教子经。

这个音乐会曲目真是很丰富。曲目的选取,好象让我很理解傅小先生此时此刻的心境。后半场的舒伯特奏鸣曲D960,是属于那些我不随便听的录音之一。在74这个时候来演奏舒伯特31岁临死之前的巨作,以傅家父子对艺术虔诚,让我觉得他的演奏是经过几十年修炼后的表达,应当有其独到之处的。

BBB

菊子 said...

谢降E。《傅雷家书》里的东西早不记得了。早知道该给你买些傅聪的CD。:)亚马逊上有几盘,不过好象大部分脱销了。

主持这次音乐会的组织离我家不远。哪天去瞅瞅。

Anonymous said...

菊子,多谢,不用麻烦了。我主要是没有费心思去找他的录音。我手边肖邦作品的不同录音,真不少,包括一套俄罗斯钢琴家阿什肯纳齐(55年肖邦比赛第二名,傅聪第三名)演奏的全集。

傅聪的录音的确非常少。前面连接的傅聪访谈,过去看过(那地方当年的“老马”,就是今天的马MM)。他很抱怨自己没有给唱片公司签约,是因为没有“投靠”由犹太人把持的美国音乐圈。是否真是那样,不得而知,但上世纪很多为人所知的名演奏家,是犹太人倒是事实。音乐录音,基本上是商业行为,象我这样的普通爱乐者,是很容易为各种“唱片”评论所左右的,也受益与这样的商业行为。因为如果没有发达的录音工业,很多演奏家的演奏和很多音乐作品,我这样的人,是根本无缘得听的。因为有这样想法,所以,对现场音乐会也特别欣赏,觉得无论多好的录音,都比不过现场音乐会。尤其是傅聪这样对艺术很真诚的演奏家的音乐会,我是相信有绝对高欣赏价值的。

BBB

Anonymous said...

降E兄:Sony 曾出了小傅弹肖邦的一个double deck, 两张CD, 10刀。我前几年还在唱片店里见到,没买--不知为什么?:)

其实,他说他“因为没有“投靠”由犹太人把持的美国音乐圈“,也不尽事实。他曾是曼纽因的乘龙快婿,巴伦第一次遇其前妻Du Pre就是在小傅家中。当然,你本人如果不是犹太人,即便你想投靠,也没那么容易!当然像博主那样的师生关系是另说--不过,她如果留在那一行里“争奇斗艳”的话,照样会被掐死的。:):):)

Anonymous said...

hehe, Bro Shang, you know why you didn't buy it, so do I -:) I'd do now if I see it in store. Sony CDs are relatively cheap anyway.

3B

Moments of Being said...

I bought the CD. Very good ind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