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1, 2008

乔治·桑:作品们

HOHO,不好意思,真地不太记得。她的文字大抵有四类:

1。自传体小说。一个贵族妇人,财富地位都不缺,婚姻却不幸福。确实有她本人生活的影子: 乔治·桑的丈夫是一个伯爵的私生子,要等着老爸死掉才有爵位,要等着继母死掉才有财产,娶乔治·桑的时候,他是既没有爵位又没有财产。这倒都不重要,其实越是有钱人,越是不在乎要不要嫁个有钱的。:)他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书,平生的爱好除了打猎就是灌黄汤。刚结婚时还硬着头皮陪老婆读书,读了几天,打了几天磕睡,就怏怏作罢。

乔治·桑的这类小说有些落俗套,但一出来就大抓眼球,销量惊人……它们为她赢得了大笔的金钱,这样她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她才不用向男人低头,还能养活投奔自己的小男人们。:)所以说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还是有它们的地位的,不过事过境迁,如今,我们也能和男人一样乱爱了,我们也能和男人一样发财致富了,她这些小说就没什么看头了。:)

2。田园小说(Pastorals).这才是真正奠定了她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东东。最初,是她为了练习拉丁文而阅读维吉尔时写的笔记,后来慢慢变成自己的故事。这些田园小说,反映的是她对法国乡村的热爱,温暖,简朴;她笔下描绘的是树林、山谷,山坡,河流,田野和湖泊,人们常常将她的这些作品称为“散文诗”(Prose Poems)。虽然背景是乡村(外省),她却很注意都市人的欣赏趣味,并没有因为小说的乡村背景而失去巴黎这样的大都会的读者。

3。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乔治·桑“身是女儿身,心是壮士心”(哈哈从哪里听来的?),对政治很感兴趣,虽然她的立场很不坚定,明明是共和派,却又和波拿巴三世好得“割头换颈)(这又是从哪里听来的?:))。巴黎公社革命以后,她还在临时政府里当过没有头衔、没有薪水的宣传部长,成天P颠P颠地跑去给人家起草文件。以她的身份,关注工人的工作和生计,应当是很独特的,法国的贵族文学中还真没有先例,于是她有抢了一份头台。同样,是因为开先河,而不是文学价值本身;不过,纯文学价值,社会学价值,文学史价值,就算是分个高下,也只是供给后人的谈资而已。

4. 政论/关于妇女地位的文字:她的政治观点互相矛盾,相信民主自由等信念,却又反对议会政治,也反对女子投票。只有在一个领域里她是清晰的,一贯的:女子在法律上和性关系中与男子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乔治·桑1840年代的作品都有社会内容,都是在寻求社会公正。
(P51, Marianne: Letter "To Memeber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前提,而不是结果:George Sand's foremost hope from a socialist republic was the abolition of male dominance in the private as well as the public sphere. It is clear from this letter that she believed true reform in the personal domain to be a prerequisite rather than a consequence of genuine political reform an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chieving both was through education. (P57)

1 comment:

Moments of Being said...

//如今,我们也能和男人一样乱爱了,我们也能和男人一样发财致富了,她这些小说就没什么看头了。:)

好比林妹妹,当年算得上娇美的个性少女,现在一个比一个个性,说不定倒是宝钗算是另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