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06, 2006

Born to Kvetch

Born to Kvetch: Yidd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All of Its Moods.
Michael Wex,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5.

眼下时间少,书多,要争宠的是书,不是我。粗粗看了一遍,还不错,信息很多。

先有一段哲学/圣经/传统的讨论,也还有些令人点头之处。

比如说开头的小故事:一个老头在纽约的地铁里拼命抱怨自己口渴:Oy, am I thirsty!

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给他打来两杯水,看着他喝下。喝完以后,老头说:Oy, WAS I thirsty!

所以,无论如何,他总是在 kvetching. 前面的抱怨有目的——要水喝,后面则是典型的犹太人的抱怨:上帝选了我们作选民,我们却总是在流浪。

犹太人在失去家园时,通过对上帝的抱怨来证实自己的“选民”身份。

(我大胆引伸一下:大屠杀以后,犹太人的抱怨又成了人类良心的代表:不让大屠杀那样的事件发生,成了人类的道德底线。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抱怨得太不够:我们太忍辱负重。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上帝,觉得反正抱怨也无济于事?还是因为我们有自知之明,我们命该如此?)

后面的就有些乏味了:以犹太人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为线索,列举了一些重要的意地绪词汇。有几章比较有意思,我还都看了:一是 Bar Mitzvah (成年礼),因为在美国通俗文化中比较突出;一是 Matchmaking - 这一章的题目是 More difficult than splitting the Red Sea,知音难求的意思,顺便把媒婆们(善意地)嘲弄了一通;也还有专门讨论粗口、婚姻生活的细节和仪式的章节, 我也都很快地溜了一遍。

语言就是文化。有个词,忘了怎么说了,好象是 Mitsveh, 女子的ritual bath的意思。每个月,只有特定的日子,已婚女子才能/需要去专门洗这个澡。如果已婚的女子在洗澡处碰见自己的母亲,是很尴尬的事情。就象偷窥到了父母同房。

我比较希望看到的是意第绪对美国文化尤其是通俗娱乐文化和口语的影响,作者的出发点却是恢复和发展意第绪语言本身,所以有些失望。按照作者的解释,很多词是非常非常粗的,懂意第绪的人不会说那个意第绪词,懂英语的人也不会说那个英语词,但不懂意第绪的人却敢在英语里说那个意第绪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意第绪在英语里流行。

总之,是知识书,不是趣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