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04, 2006

The Pavillon of Women, by Pearl S. Buck

The Pavillon of Women, by Pearl S. Buck

说翻译成《群芳庭》,大约应当是《群芳亭》吧,电影里有个亭子。

已经受不了电影里那种居高临下的救世态度。赛珍珠的东西以前应该看过吧,不过记不得了,还居然把她和赛金花混在一起。这本书肯定没看过。电影里描写女子的地位多么低,多么受婆婆和丈夫的欺压,应当是事实上吧,可是不能让人心里产生悲悯;传教士出来以后也是惯常的拿先进的西医救人啊,办孤儿院啊, 宣扬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啊,不啦不啦不啦。赛珍珠的父亲就是传教士,她这么宣传/相信无可厚非,关键是后面的爱情一节,实在是匪夷所思。不是道德审判——不会因为一个天主教士爱上一个中国有夫之妇本身就谴责他,关键是电影没有描写出任何感情发展和灵魂的挣扎,就那么看了一部《梁祝》,再听一段《蝴蝶夫人》,就入了港,俗到了极至了。上课时的对话和平时的交往中也缺乏暧昧和机智,无灵无肉,这也叫偷情。:)

还不如琼瑶阿姨的《烟锁重楼》。也是大家少奶奶偷情的故事,但那里的梦寒偷得矛盾,偷得犹豫,偷得合情合理,大概因为作者是从内写到外,而赛珍珠是从外面写,隔靴搔痒。

也是一个 Paradox吧,一方面希望人们的感情能够超越宗教、历史和种族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对类似于这样的描写愤愤不平,因为不可避免地,两者的差距暴露出来,最令人无法欣然接受的,便是占优势一方那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再和宗教一掺和,更是物极必反。

想起《走出非洲》,在非洲人眼里,这部电影臭名昭著:他们说,是《走出非洲》走出非洲的时候了。可是,在我们的记忆里,这部电影如泣如诉,因为我们年轻时只看爱情故事。尤其是帅哥美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么感觉者,好象自己是中民族主义、反殖民主义教育之毒太深似地。撇开历史和现实不谈,唯美也可以啊,可惜电影也不唯美,每一个画面太努力,看得出每一个镜头都是精心设计的,反而有匠气。罗燕的一招一式都象个少奶奶,反而露馅:她是在演戏。记得一位美国人说过,那谁说英文一点口音都没有,证明他是外国人。真正的美国人,应当有点纽约口音,波士顿口音,或者南方口音的。:)哦,还有慢镜头,还有激情高涨时高八度的音乐,Mama Mia!

哈哈,最大的问题,是Wilehm Dafoe的问题。他不仅是不帅,简直是丑了。

廖康是研究赛珍珠的专家,等他回来,倒要讨教讨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