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
菊子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说的是名字的重要性。取名字可是大学问。我上研究生院的时候,天天闲得发慌,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同学常常在那座迷宫大楼里放电影、搞聚会,有一回便也跑去凑热闹。大家照例是吃、喝、唱歌、游戏、扯开高八度的喉咙拉家常。正觉得有些意兴阑珊时,脚下呲溜钻过一个小屁孩,滴溜溜的大眼睛,黑油油的长头发,笑眯眯地仰头看我;最好玩的是,他也和大人一样,胸前戴着一张名字牌,上面用挺漂亮的字体写着:陈凯文/Kevin Chen.
马上就觉得人家的爹妈聪明,心想,孩子叫了凯文,中文英文谐音,Kevin 又没有别称,小朋友们不容易开玩笑,这个名字取得绝了。周围别的中国孩子,往往一个英文大名,一个中文大名,至少还会有一个中文小名,孩子在双语环境中本来就有些左右为难,再掺和进许多个大名小名,更是雪上加霜。
心里一直夸了人家好几年,等自家也有了小毛头,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小家伙回来向我们介绍他的小朋友,今天一个凯文,明天一个凯文,后天还有一个凯文;等到他生日开派对那一天,中国男孩总共来了六个,其中竟然有五个是凯文。为了作游戏方便,游乐场主人只好将他们编成凯文一、凯文二,稀里糊涂、张冠李戴,乱成一锅粥。
看来这些凯文们的父母虽然聪明,到了儿却都是聪明反被聪明悟了。本以为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结果大家都异到一处、别到一块,倒落了个大大的俗套。
仔细一看,周围的小孩子,凡是中国人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十分普通、周正、流行的英文名字,且以盎格鲁•撒克逊名字居多,多是父母们当年在国内读英文小说、学美国历史时就耳熟能详的名字:男孩是成群结队的约翰、汤姆、乔治,女孩子里则是三五成串的露西、丽莎、杰西卡。
只没有叫本杰明的。按说,中国人里,崇拜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定不少。可是本杰明一简称就成了“笨”,中国父母们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里会干这样的笨事。也没有叫马修的,马马虎虎、修修补补,不吉利。叫Joe也不行,哪里有爹妈撵着孩子叫“舅”的。女孩名里,还没见过叫南西的,难兮兮的,总也是不好。
我认识的大人小孩子里,名字叫得有些奇怪的,一定是印度人,或者是“美国人”——中国人心目中默指的白人。印度人好象特别固执,有的人名字也和中文名字一样不好拼读,再加上种姓越高,姓越长,有些人的姓动不动就有十几个字母。不过,好象也没见他们象中国人这样,绞尽脑汁地另选一个容易发音的名字。美国人里,那些叫约翰、汤姆、乔治、露西、丽莎、杰西卡什么的,多半是从父母或祖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名字。名字取得怪的,则往往是为了标新立异,显出些学问,显出些个性;也有人折衷一下,仍然用传统名字,只不过改个拼法,比如Katherine偏要取其异名 Katelin,你一听,就知道Katelin的爹妈比较新派,不似Katherine的爹妈那样古板。
中国人好入主流,取了这些常见的名字,没成想追潮流只追了个末尾,倒处处显出个旧派落后。君不见当今的风流名人,给自己的后代找的名字,都是一派异国风光。汤姆•克鲁斯的女儿叫苏里(Suri),意思是红玫瑰,据说是一个古老的波斯或希伯莱名字;格温尼什•佩得罗的女儿名字简单好记,叫苹果(Apple);安杰里娜•玖丽和布莱德•皮特的女儿叫席洛(Shiloh),听起来比外国人还外国人。
看起来,这些美国父母们给女孩子取名字好象随意些,反正她们以后长大了是要改姓的,姓甚名谁,于她们似乎就不那么性命攸关。不过,将来结婚改姓,却也大有讲究。从前简单些,结婚时女子辞别父姓、改从夫姓便是。如今妇女解放了,加上结婚年龄拖后,许多女子到出嫁时早已经功成名就,名字也就不改了,依旧保留着从前作姑娘家时的旧名字。
更新潮的,就是夫妻同时改名。认识一对美国人,都在读神学院,夫妻之间恩爱有加,相互昵称是“丈夫单位”(Hubby Unit)、“妻子单位”(Wife Unit)。两个人都女权主义得很,妻子以后也是要当女牧师的。结婚时,他们没有因循妻随夫姓的旧俗,而是把两个人的姓并在一起,中间加个连接号,变成两个人的共有名字。这么作,倒是显出了夫妻平等共处的诚意,问题是两个人的名字本来就长,这么一接,更是成了个马拉松,念起来如绕口令一般诘屈聱牙,想一想,忍不住同情起他们将来的教区会众来。
一个朋友,是法国后裔,人长得挺帅,姓也好看、好听,叫 Dubois,写成中文是“度布瓦”,虽然显不出有多好看,可整个词的重音在那个“瓦”上,一念,就让人觉得特别浪漫、特别有风情。可惜,好看的帅哥和好听的名字都帮不了他,老婆还是跟他离婚了,还带走了他们的三个孩子。每个月发饷时,工资还没到手,公司先自动将一大半银子拨给他老婆,令他叫苦不迭。有一天,他愤愤不平地说,这个老婆可真不怎么地,贪小便宜,说是他的姓比她娘家姓好,离婚了也舍不得把姓改回去。令人捧腹不止。哥儿们不幸摊上了个好名,倒害得那前妻买牍还珠,舍得下帅哥,舍不下帅名。
在美国住久了,自以为赶上了潮流、好象也算进入了“主流”,提起这名字,心里就还是直打小鼓。我那大名,从小就让我惭愧自卑。朋友们的名字多有红、卫、东、国、刚、强等字眼,还有干脆就叫文革的。女生叫红的特别多,男生叫刚的特别多,比当今凯文的流行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叫“红”“刚”的多了,就依例把姓也捎上叫;偏偏单名的同名同姓的又特别多,于是就有了大王红,小王红,长辫子王红,小刷子王红,胖李刚,瘦李刚,红红刚刚,一团乱麻。有那妈妈顶了半边天的,还时兴男孩随爹姓,女孩随妈姓,闹了半天,那李刚和王红原来是兄妹。
只有我的名字,从小到大,就没有过和人重名的荣幸。个中缘故,大约是因为这名字是老派的奶奶取的。让奶奶说起来,这名字还是颇有一番讲究的,只可惜好好的两个字,放在一起却显得传统、渺小、不入时,顶着这么个名字,注定了我这辈子就只能活个灰头土脸。又没有张爱玲的才气,人家扛着个土名字,也能够写得名扬天下。
也不是没有改名字的机会。第一个办法,就是学洋人和港澳同胞,结婚时改姓:洋人改成夫姓,港台则是直接将夫姓加在父姓的前头。认识的朋友里,便是嫁了大陆人的,偶尔也有随了夫姓的,每每碰上这样的,就觉得人家夫妻特别恩爱,妻子尤其显得小鸟依人。偏偏在名字上我就是走背字,若光是论名字,往往难免怀疑自己是否嫁错了郎:光是我的名,冠上丈夫的姓,就已经是惨不忍睹了;若将他的姓直接加在我的姓名之前,则更是牛头马嘴,不堪瞩目。他姓罗,我姓卜,萝卜;他姓秦,我姓蔡,芹菜、青菜;他姓麻,我姓樊,麻烦;他姓陶,我姓燕,讨厌。就算我们没有提醒,就已经有狠毒促狭的朋友,拿我们的名字开够了玩笑。
学英语、入籍也是改名字的机会。有些人早就有了英文名字,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用的都是它:驮着它上大学,又驮着它出国,末了还驮着它入了籍。我比较惰性,来美国后找个地方一蹲就没再挪窝,狐朋狗友换来换去,剩下来的也还是同一拨;用过一阵英文名字,时间一长,老朋友学会我的中文名字了,就还是回过头去用我的“真名”,以示尊重。不过,入籍时还是顺便改了,倒没敢幻想改变自己在名字上的坏运气,说到底还是小气:白捡一个新名字,而不必另外经过法庭办手续,现成的便宜,当占不占猪头三。
上网时本来也可以取个好名字,偏偏连这个机会我也错过了。当初上网时上得匆忙,不知道网名里还有许多学问,觉得“菊子”透着朴实厚道,就随手抓过来胡乱用着。这个名字又俗又土,既不响亮、又不独特,想起来就觉得窝心。就盼着哪天来了灵感,受了天启,要么换一个风姿绰约、风情万种、柔情似水、肉麻加酥软的女马甲,享受一回网上GG们的怜惜,要么换一个气宇轩昂、气冲霄汉、豁达恢宏、牛气哄哄的男马甲,也尝一尝纵横江湖、一言九鼎、一呼百应、让无数MM们崇拜景仰的滋味,倒也不枉在这虚拟世界里潇洒走一回。
http://www.nps.gov/archive/mima/wayside/Planfrm1.htm
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7 comments:
菊小妹老是爱吊我们革命群众的胃口,这一点不大好。:)))
叫人家如何能猜得出你姓啥名谁呢?既然你说把夫姓与父姓放在一起很搞笑,那我就斗胆猜一哈:
你夫姓:高?
你父姓:肖?^_^
sce
哈哈,尚兄这么一提醒,我还真得删了那些太 personal 的部分。现在最怕 attention,避之惟恐不及,哪里想吊人胃口啊。:)
我也在猜呢。。。你到底叫什么阿。细细
Organ
哈哈。看来这一段非改不可。:)管MM要小心,网下不能嫁姓牛的,网上不能嫁姓水的。:)
菊丫头在这里偷着乐呢
难为你这么多长篇大论,认认真真地码字,叫别人怪惭愧的
管风琴以前在别的地方见过,后来又不见了,当时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听说也开着后花园,赏个链子行吗
过过好,欢迎欢迎!你说我认真,是说我写的东西乏味。:)
管风琴确实有后花园,好看,不过,她的博客上说让人不要链接她啊,我先问问她看。
这篇好。
给你加点料:儿子一同学姓顾,家里给起名Peter,挺好的。不像学校发了一个电子邮箱,email的名字用initial + last name
,顾同学的电邮成了P.Gu@xxx.edu
中国孩子们见了大呼:哈罗,屁股!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