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这叫一个忙!还有好多事是闭目不看……好赖抽出了50分钟看完了高更。
原来高更同学本来是个倒股票的……stock broker啊,赚钱还不少,和来自丹麦的太太养了好几个孩子。后来却有了变故——一是高更对绘画的兴趣,二是股市崩盘,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不知道,总之高更的太太带着几个孩子回了娘家,剩下一个有病的孩子和高更一起留在巴黎——后来这个孩子的下落影片里没说清楚,待会儿查查。总之高更就这样离开了家庭,以后和他们很少见面(或者根本就没有见过),彻底脱离了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成了艺术家。
高更的绘画,在巴黎人的眼里就是exotic,这当然和他自己的兴趣有关,他本来生在南美,长到上学时才回法国上学,于是他对异国就有特殊的向往。去塔希提既是一种实在的内心的呼唤,也是一种生意决定,知道那里的异国风味会吃香。他绘的一幅塔希提祭典场景,其实在塔希提文化中并不存在,而是带有埃及或印第安人的色彩,但细节的真实无关紧要,他画得与众不同,于是就有其价值。
也提到了和梵高短暂的合住,原来是提奥提议的,而且提奥的本意是要在那里建一个艺术家的colony,没想到这个colony的头两个居民就合不来,高更看梵高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了,就丢盔弃甲逃之夭夭了。看过的梵高电影里,高更的形象更像一个脸颊红彤彤的农夫。
高更在塔希提倒是过得不错,和十三岁的当地少女同居,有一幅画是少女看见了鬼魂时恐慌的表情。他感觉寂寞时,决定回巴黎,女孩子便不知去了哪里,等他再回来时,又换了另外一位少女同居,似乎还有过一个小女儿,小女儿婴儿期便夭折了。
高更的画,色彩、线条都显得粗放,倒是和梵高电影里的农夫形象般配。另外自然就是风景和风情的异国情调了,热带,半热带。算不算是宗主国对殖民地的艺术“掠夺”呢? :)
想起一个小朋友,母亲是美国人,音乐出身,也作室内设计,买了旧的小房子,就自己画了设计图让老公改造装修。老公是从巴厘岛来的,英语很好(是不是本来就说英语啊),请我们去他家时,母亲家三代组成一支乐队,玩儿古典也玩儿爵士,然后巴厘岛来的老爹做出很多巴厘风味的饭菜,芒果烧肉之类。唯一的抱怨就是她太艺术家,不似一般美国人般做事有各种程序礼节,请了小朋友去她家sleepover她就真地让孩子们一夜熬着不睡觉,请她家孩子来时她也忘了回复是不是来,倒让我怀念起美国标准家庭主妇的繁文缛节。
都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写的就是高更。返璞归真,追求简朴等等,对此我有些存疑,简单一需要追求,就变得不简单了,高更不还是要万里迢迢地旅行那么远么,梭罗不还是要认认真真地盖个木棚么。:)
高更活得不耐烦了,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果体内毒素太深,居然还毒不死。
Sunday, March 25, 2012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