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0, 2009

总裁乔治(一)

乔治的母亲去世了。人事经理给全公司发了封邮件,通知大伙儿访问和葬礼的时间。

乔治是公司的总裁。临时总裁。以前的临时总裁。

去年圣诞节前夕,公司来了一次小规模的裁员。人数不多,且大都是行政和销售那边的。怕大家惊慌,等最后一个被裁人员也抱着纸箱子走了以后,CEO召集全公司大会,安抚民心,告诉大家,公司情况稳定,这次裁员不过是 preemptive strike,节省开支,预防荒年。

乔治就是这次裁员的主要牺牲品。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别的被裁人员都是当天就走,他的最后一天,却是在两个星期之后。

那两个星期,不知道他是怎么熬的。反正每次见到他,我都觉得尴尬无比,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好,怎么说才好。他笑着说,没什么的。我太贵了。

(一)受命于危难之际

软件公司总裁,说起来,总还是多少有点牛气哄哄、事业成功人士的味道。可是,许是我时运不济,工作还不到十年,认识的“总裁”里,倒有好几个倒霉的“总栽”:公司被吞并、申请破产保护,董事会嘁哩喀嚓就换人马,先前的总裁,就被免职了,还有一个,因为涉及财务操作违反联邦法律的问题,还带着手铐锒铛入狱了。

话说回来,这些总裁们虽然结局惨淡,毕竟总还是有过神气活现、飞黄腾达的时候。IT红火的时候,普通员工出差都是住高级饭店、坐商务舱、领大额奖金,CEO们但凡有机会,总还是会往自己腰包里搂一把的。

只有乔治,连这样短暂的辉煌都不曾有过。乔治成为临时总裁,完全是“受命于危难之际”。

平日里公司大会,不过是例行公事,说来说去,都是季度销售额、产品发布日,我总是坐在后排,看着前面的脑袋们发呆。这一回却不同,一开始气氛就十分严肃,到了后来,简直就是剑拔弩张了。

公司的总裁是鲍勃。鲍勃本来是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IT红火起来的时候坐不住了,拉了几个朋友出来开公司。起先,公司没有办公室,听老员工们说,他们的办公室是在鲍勃家的车库里。我总疑心他们不过是开玩笑,只是说公司惨淡经营,并没有真地每天到鲍勃家的车库里上班。

公司草创时确实艰苦。老员工说,他上班头一年是没有工资的;不光是他,所有的员工,都没有固定工资;所有人,领取的工资,只有自己每个月必须缴纳的房屋按揭的数目;家里有上学的小朋友的,到九月份开学时,另发一千美元,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买新文具。

这可以算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了。

公司成立的时代,还是IT泡沫的极盛时期。所有的人,都幻想着哪一天公司被收买或者成功上市,然后大家一夜之间名利双收。鲍勃的公司却没有这么幸运,周围人纷纷暴富了,他却一直没有起色,十来年过去了,公司还是靠投资养着,最后还走了麦城:他被自己的左右臂膀当众出卖了。

原来是公司的财务总监临阵倒戈。CFO违反了大腕们事先的君子协定,破釜沉舟,在这次公司大会上,公开地告诉公司全部员工:公司经营不善,资金不足,财务困难,目前已经濒临破产。

CFO的发言,像一枚炸弹扔进了会场。财务人员大概事先已经知道一些,倒还平静,技术这边的一下子炸了窝。我到今天还记得总裁鲍勃的脸。恼怒,痛苦,愤慨,失败,恼羞成怒,我能想起来的词都太轻飘,不足以写出他当时的表情。

鲍勃低声咆哮着吼出了一句话。他的话,我当时并没有听明白,还是后来问了同事,才知道他说的是:

TAKE THAT KNIFE OUT OF MY BACK!!

他心里很清楚,公司恐怕来日无多了,就算能出现奇迹,公司死里逃生,他的总裁生涯,就在那个瞬间结束了。

公司的董事会正式决定将鲍勃免职,公司将另行寻找一位正式的总裁;在此之前,委托乔治担任公司的临时总裁。

鲍勃就这样灰溜溜地被赶走了。乔治就这样上任了。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教授又码字儿了。写得挺好。有被擂的危险吗?不知你是否知道 gutenberg.org。挺有用的。

-- 邻居

菊子 said...

不知道啊,看书的网站?

被擂不被擂,谁都难说。以前总抱怨忙,现在说忙,倒有些炫耀的意味。:)

Anonymous said...

悠着点儿,别太累了,过了这段好好歇歇.

欣欣